《福建农业》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基于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农林教育探究

 
来源:福建农业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基于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农林教育探究许健松(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福州)摘 要:现代农业是广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既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劳动者,又需要农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更渴求农业科技人才,能开拓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根据福建农业人才现状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对人才多样性、专业化的要求。在对农林院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福建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考。关键词:福建农业;人才需求;农林院校;探究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5) 07-0008-03doi: 10.3969/j.issn.1008-6714.2015.07.004收稿日期:2015-04-28作者简介:许健松(1977—),男,福建南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一、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福建农业人才现状福建省共有600多万农业人员,其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9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只有1%。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转移就业,随着农民技术培训和文化教育的加大,农民的知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福建农业科技人员总量少,每万户农业人口中仅有10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人员组成也不合理,初级以下人员占70%。福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贡献率不足40%,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缺乏长远规划,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差、外流严重[1],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二)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多样化、专业化人才需要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形成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对农业重大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攻关[2];需要一批在经营管理上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生产运作,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需要一批懂得技术,能融合闽台关系的外向型、高素质的特色人才,提升闽台合作水平;需要大量能安心农村,思想好,技术过硬的农业机械工程师,进行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和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网络、金融、财务、保险方面的服务人才,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和能源、资源合理节约利用人才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3]。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所需人才的主要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福建农林院校肩上[4]。二、福建农林院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一)福建农林院校的发展随着院校大众化教育的深入,福建高等农林教育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本科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新增大量的博士点、硕士点。教学资金投入增加,设备有较大更新,科研水平、科技转化率提高,师资结构更趋合理,这些都有力促进了教学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学校强调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扩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实施网上教学,尝试建立课程云平台,开设MOOC课程,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丰富了自主学习模式。学校围绕高水平的大学发展规划,在深化管理、人事、财务等改革的基础上,优化学科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下,强调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二)福建农林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门数多,学生的个性难发挥人才培养“标准化”。不同专业培养模式要保持一致,即专业要有统一的教育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用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然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标准件”,难以适应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2.专业设置上重理工、重文、轻农,结构不合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福建农林院校创办不少新专业,例如计算机、艺术、汽车、信息、软件、电子科学、国际贸易、物流、金融等专业,目前的非农专业占学校总专业数75%以上。这样发展下去专业结构就不能体现农林院校以农林业、农林业工程、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为特色的学科优势。新增专业过分本色化,理科专业设置不全,文科专业过于单一,专业互补性不强。3.实验实训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差实验室设备老化,仪器落后,台套数不足,有些实验只能依靠老师演示。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和运作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学生进企业实习成了一大难题,实习用参观代替。对实验、实训、实习结果的要求,思路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4.师资短缺,队伍年轻化,教学质量受影响在扩大招生的同时,招聘大量年轻专任教师。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教学经验不足,组织能力差,工作量超负荷,教非所学现象也时有发生,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效果差。5.学风较差,传统教学观念受冲击本科生源质量明显降低,学生专业奉献精神欠缺,对农林专业的兴趣不大,课堂不良行为较多,纪律差,严重影响课堂教学。三、福建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思考(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样化人才改革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5],调整学时、学分总量,实施弹性学制。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搭建人性化的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块,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修课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开展各类实践创新项目,设立创新学分,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6]。加强国际、国内、校际、校所、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农林院校与台港澳及国外高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与农林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模式及方法,充分利用合作方的优质条件,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建设农科教合作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用技术性人才。注重农业推广教育,兴办多样化的培训班,为农业培养能扎根农村,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化“核心农民”。培养多样性的社会公共服务人才,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二)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和农林特色建设以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契机,调整学科结构。对福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急需的学科,扩大专业覆盖面,完善学科专业的配套,形成学科集群优势。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专业,要建立退出机制,淘汰一些专业,进行专业重组。改造传统专业,彰显农林特色。涉农学科实力较强的应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和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科实力较弱的,可以与相近学科合并,师资力量转移或培养传统的农业生产需要的人才。也可以把涉农专业与其他非农专业相链接,培养一专多能的有用人才。发展涉农新兴专业,做大做强涉农学科。加大涉农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强化农林高等院校的特色建设。(三)重视实践教育,培养技能过硬的合格人才淘汰落后设备,添置新型仪器,确保实验手段的先进性。增加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鼓励学科、专业在校外创办实体及农科教、产学研实践基地,保障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有条件的实验课都应独立设课,单独计学分。实现实验课的规范和完善,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数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到市场经济第一线、农村参加专业性公益活动、社会调查或有偿服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刻苦敬业精神[7]。实践教师要经常进行培训,增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对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可以实行教师双职务制,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轮岗制;青年教师要过实践教学关,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师地位,切实实行“实践型教授”的评聘。(四)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原则,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由于青年教师已承担了农林院校的大部分课堂教学任务,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应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岗前培训制度、试讲制度、实践锻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周期轮训,校际间进修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申报科研课题,提高专业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8]。着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他们出国(境)或到国内高水平院校进修深造。支持他们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使他们能够尽快脱颖而出。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业务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学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所、涉农、涉林企业合作,聘请一批生产、科研、管理一线的专家做兼职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依托学校的国家和省(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学术大师,打造人才高地。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评制度和长效机制,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删除芜杂、保留经典、体现现代、涉及前沿”的原则,解决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陈旧问题。使教学内容既能反映学科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教学内容还要注重不同专业课程设置间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切实扭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受鱼”和“授渔”的辩证关系。在课堂上既要使学生学到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学会科技创新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进行更新。采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声光电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把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配合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9]。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并设立课程网页,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课件、视频、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搭建网上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组织或引进“Mooc”课程,创建网上“Mooc”平台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参考文献:[1]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R].[2]田健,孙守钧.浅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相适应的高等农业教育模式的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 18—19.[3]苏荟.对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8,(1) : 60—61.[4]梁丹,等.高等农业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增刊(2) : 46—47.[5]娜日斯,温宁,李萍.加入WTO与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 77—80.[6]雷国铨.试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及路径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 578—582.[7]熊丽,周强强.农林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与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0) : 17 323—17 325.[8]邱容机,陈华,叶玲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4) : 84—88.[9]许健松.对进一步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5) : 100—102.Stud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ducation based on Fujian Distinctive Modern AgricultureXU jian-song(Dean's offi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China)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socially agriculture that uses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management.In order to develop distinctive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establish new business,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ers and revitalize rural economy,not only ordinary farmers,but also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managers are needed.It is also hungry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high-level innovative personnel.based on the study of talents dem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stinctiv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Fujian,the paper makes a claim for the diversity and specializ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Key words: Fujian agriculture; the demand for talen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study〔责任编辑:钱晓玲〕

文章来源:福建农业 网址: http://fjn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1876.shtml


上一篇: 福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 农业经济论文_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福建农业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